欢迎访问陇南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加强宪法宣传教育 讲好中国宪法故事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责任编辑:马静 发布时间:2025-10-15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 《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编写组

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就是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以宪法凝聚共识,汇聚团结奋斗力量,使全体人民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既要注重整体谋划、协调推进,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住青少年、网民等重点群体,抓宪法纪念、宪法宣誓、宪法教材建设等重点载体,抓学校、社区、媒体等重点阵地。

一、完善宪法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宪法宣传教育是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基本遵循。因而,在全社会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阐释好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阐释好宪法理论、宪法制度、宪法原则、宪法规则、宪法实践,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使青少年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对青少年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宪法教育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把宪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融入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教学全过程,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遵法守法习惯。

把宪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要突出宪法宣传教育,发挥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宪法教育活动,推动宪法教育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二、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是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具体行使党和国家权力,直接决定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成效。但是,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法治思维不强,尤其是宪法意识淡薄,缺乏宪法常识。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宪法法律、了解宪法法律、掌握宪法法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在宪法的轨道上行使国家权力,增强运用宪法思维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发挥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示范带头作用。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全体人民尊崇法治、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

国家机关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主体,同时肩负着普法的重要职责。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是新时代推进全民普法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宪法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制度保证。在普法责任制下,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均成为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责任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要扩大法律活动开放程度,向全社会开展普法,执法司法机关要在执法司法过程中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向全社会开展普法,监察官、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行政执法人员、律师、法律顾问等在工作中要落实好以案释法制度。

国家机关要把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任务落到实处。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推动宪法深入人心,走进人民群众。二是要坚持宪法宣传教育和宪法实践相结合。要把宪法宣传教育融入宪法实施、宪法解释、宪法监督、宪法修改等宪法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国家机关宪法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三是要坚持系统内宪法宣传教育和面向社会的宪法宣传教育并重。在履行好系统内宪法宣传教育职责的同时,要积极承担面向社会的宪法宣传教育职责,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

三、讲好中国宪法故事

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产物,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治国安邦、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总依据。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多年来的历程充分证明,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治保障。人民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的底气和力量就来自这样一部好宪法。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坚定中国宪法自信,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宪法故事是对外宣传中国宪法理论、宪法制度、宪法实践,传播中国宪法声音,展示中国宪法文明的重要途径。

讲好中国宪法故事,要注重宣传策略,提升宣传效果。第一,积极传播中国宪法声音。宪法理论工作者不仅要结合当代中国宪法制度和宪法实践,加强宪法理论研究,推进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进教材、进课题、进学生头脑,也要做宪法文化交流的使者,积极参与国际宪法学术文化交流。宪法理论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国际学术舞台,昂首展现中国宪法学者风姿,大力宣传中国宪法制度和宪法理论,充分彰显中国宪法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第二,创新宪法理论和制度宣传方式。我们不仅要将中国宪法理论、制度和实践传播出去,还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采取个性化、多元化、精准化的宣传方式,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第三,重视中国宪法形象传播效果。要善于发现、组织各种精彩、精练的宪法故事载体,把中国宪法理论、制度和实践寓于其中,在国内外重大宪法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积极发出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宪法理论和制度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提升中国宪法理论的话语权。

(文章节选自《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