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陇南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玉树法院多举措破解高原地区“送达难”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责任编辑:马静 发布时间:2025-10-14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 本报记者 徐鹏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州境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200米,总人口41.66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98%。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人员流动性大,“送达难”成为长期制约玉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堵点。

面对部分当事人失联、搬迁、电子送达不畅等现实困境,近年来,玉树两级法院迎难而上、多措并举,以线下跋涉、线上联动、跨部门协作和严把立案信息关等方式,全力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一起离婚纠纷申诉案中,被申请人土某电话空号、地址查无此人,一度导致案件陷入停滞。为查明事实,玉树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办案组走访3个乡镇、5个村委会,协调5个部门协助排查,最终获悉其可能在曲麻莱县麻多乡参与种草项目。近日,承办法官携带法律文书及氧气瓶等物资,驱车穿越险峻路段,在67个种草标段中逐一排查,行驶900多公里,终于找到土某,完成送达并当场组织证据质证。此次送达全程累计1800多公里,为案件公正审理奠定基础。

当传统方式遇阻,玉树法院也积极借助信息化手段破局。囊谦县人民法院在一起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中,以登记电话为线索,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查看其直播间互动及作品点赞记录,最终借助私信功能与当事人取得联系,通过微信顺利完成诉讼材料送达。

跨部门协作也成为破解“送达难”的重要路径。玉树市人民法院在处理一起5名被告失联3个月的案件中,向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公安局发出协助函,当地派出所民警上门对家属释法说理,最终促成被告主动配合接收文书。而在另一起涉及18名偏远地区被告的金融借款案中,玉树法院干警主动对接乡镇领导与驻村书记,在村社干部的带领下深入牧场、山谷,全部实现当面送达。

“请您再确认一下身份信息、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和居住地址,这些信息将直接同步到审判和执行部门。”在玉树两级法院的诉讼服务大厅,立案窗口工作人员总会仔细叮嘱。为从源头扫清送达障碍,两级法院立案庭严格实行立案登记制,引导原告尽可能提供被告全面、准确的送达信息;针对公告案件,在公告发出后继续开展“二次送达”,补强集约送达程序效力,持续提升当事人出庭应诉率。

多年来,玉树法院干警用行动践行责任、以智慧破除障碍,通过“硬核”举措与“温情”服务相结合,多措并举破解高原地区“送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