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责任编辑:马静
发布时间:2025-08-25
阅读次数: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曹春华 宋玉姣
不久前,李某为张某装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市某小区的房屋,张某未及时支付装修款,两人因这件事闹到要打官司。
案件分流至库车市人民法院“银龄调解工作室”,特邀调解员李海玉耐心了解事情经过,捋顺矛盾焦点:张某对装修板材的质量存疑,希望李某提供质量合格证未果,于是拒付装修款。
李海玉采取“事前讲法、事中明法、事后释法”三步走调解法,核实确认合同约定、装修价款等基本事实,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再对存在争议的法律问题释法说理,最终当事人达成和解,张某向李某支付装修款6万余元。
李海玉是退休干部,加入“银龄调解工作室”特邀调解员队伍不到一年,她坚持“调解治标+普法治本”,用心化解每起矛盾纠纷。
在阿克苏地区两级法院,“银发力量”已成为多元解纷新“枫”景。2024年以来,阿克苏地区两级法院聘请威望高、口碑好的28名退休法官,邀请公安、妇联、信访等部门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67名退休干部加入特邀调解员队伍,共同参与信访接待、矛盾化解等工作,为法治建设注入新动能。
近日,在沙雅县人民法院“夕阳红调解室”,王某和李某黑着脸,分别向特邀调解员热依木·吾斯曼倾诉心中不满。
两人虽已离婚,但仍居住在一起。为方便出行,双方协商共同出资购买一辆汽车。随着鸡毛蒜皮的争吵越来越多,两人决定彻底“分家”。车辆归谁?两人都不肯让步。
热依木采取“背靠背”调解方式,听两人细数多年恩怨,接着以双方多年夫妻感情为切入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释之以法。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约定李某支付王某前期购车的相关费用6万元,车辆归李某所有。
“虽然退休了,但还想为社会出点力。看到当事人因为我们的调解重归于好,很有成就感。”热依木说。
退休干部用自己宝贵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法律知识,实现矛盾纠纷在诉前一次性、实质性化解。
阿克苏市人民法院“红苹果”调解中心设有12间调解室,每间调解室配备两名特邀调解员,以“双员协同+专案专调”模式开展工作。今年4月,调解中心启用后,张帆、汪坚夫妇一并上岗,成为频频获赞的“银发夫妻档”。
七旬老人王某在劳务市场蹲点等活,一年前,他跟着雇主干了3天活,却没拿到劳务费。不久前,王某向“红苹果”调解中心求助,他能够提供的全部证据就是自己的记账本。为帮老人讨薪,张帆和汪坚给被告打了十几通电话,反复释法说理后,被告向王某支付了劳务费。
拿到钱后,王某给张帆发微信:“你们把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解决,我很感谢!”
抓前端、治未病。除在调解室发光发热,特邀调解员还延伸服务,为普法工作助力。
阿依古丽·买买提是库车市法院退休法官,2024年12月被返聘为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之余,她时常带着普法资料走访邻里乡亲,用家常话把“法理事”讲得透彻明白,让群众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遇到事儿该找谁、如何依法解决,是深受辖区群众喜欢的“法律通”。
“我用专业知识给大家讲案例、讲法条,群众喜欢听,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法律意识,他们解决问题时,便更加合法合规了。”阿依古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