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6-02-06
阅读次数:
威海打造过硬政法队伍回应群众关切
用司法公信与平安和谐书写“民生答卷”
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全省十佳普法办公室、蝉联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单位……短短几年时间,山东省威海市政法机关获得的重量级奖项不下20个,是什么力量撑起了“一片红”的荣誉?答案是一支过硬的政法队伍。
“近年来,威海市作出的海陆一体平安建设、法治建设顶层设计,需要一支过硬政法队伍来贯彻执行;同时通过赋予务实、开放和严格的工作重任,又进一步锤炼了这支队伍。”近日,威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述涛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法队伍好不好,评价器在群众手中,因此,一支能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并能用司法公信和平安和谐书写‘民生答卷’的政法队伍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队伍。”
社会稳定的护航兵
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分局孙家疃边防派出所地处威海市环翠区,辖区面积17.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公里,旅游景点12处。今年以来,边防派出所主动融入“海陆一体平安建设”大格局,将辖区138个重点部位、街道监控探头,176个港湾码头监控探头,两座海防监控雷达信号全部接入高标准勤务指挥室,安排专人通过监控系统开展实时远程巡防和信息研判,实现对辖区31公里海岸线、1.8万亩山林、11个500平方米以上海岛的无缝隙管控。
这只是威海市“海陆一体平安建设”的一个缩影。威海警方划分治安稳定“责任田”,提升街面见警率,200个居民小区、56条道路“精准式”巡防;武警支队出精兵、当先锋、砺铁拳,在重要场所安全保卫、敏感时段武装巡逻和在押人员转监押解等工作中,均做到万无一失;边防、海警等公安现役部队持续推进反走私、偷渡以及“打黑恶、反盗抢、防诈骗、扫毒害、追逃犯”等系列安民行动,有效打压了犯罪分子作案空间,社会治安局势平稳向好。
“政法机关只有怀着爱民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铸成社会安定的铜墙铁壁,聚起平安建设的强大合力,才能成为群众眼中当之无愧的的忠诚卫士。”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分局民警戚恩雨说。
公平正义的捍卫者
“法律援助工作总要有人做,干了这行就再也放不下。经常半夜接到咨询电话,手机24小时畅通,一天30多个电话,挂了电话已经睡意全无。”今年50多岁的郑秀萍是威海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十几年,虽然辛苦却从未想过转行,她说这份工作给了她太多感动,让她感到被需要。
郑秀萍是威海“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的一员。威海建立一小时内可就近到达法律援助中心或工作站、一小时内对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服务、一小时内审查案件并给予答复、一小时内完成案卷评查及电话回访机制,实现法律援助与困难群众需求“零距离”对接。
威海市文登区法院民一庭副庭长王秀琴20年如一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标尺,将每一起案件办成“铁案”,5年时间写成的《审案日记》,字里行间充满对司法公正的执著追求。
从赤胆忠心的军转干部,到忠诚无私的审讯专家,荣成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卢军阳完成了一次完美转型,他从检9年,屡屡攻克腐败分子的心理防线,不断打击群众身边的贪污腐败问题。
“我们社区里就有巡回法庭、检察室、警务室、法律服务室,这些政法干警素质高、形象好,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实际行动,让老百姓感受到公正公平就在身边。”威海市环翠区竹岛街道翠竹社区居民陶爱琴说。
据悉,为了进一步提高政法工作水平、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威海市委、市政府在选好配强政法机关领导班子的同时,全力支持政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市中级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列席市委常委会,党管政法的原则在威海市得到全面落实。
“公平正义的捍卫,事关党政机关形象,事关百姓福祉,事关干群关系和谐,通过加强党管政法,提升政法队伍建设水平,才能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威海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市委政法委书记刘茂德说。
安居乐业的守护人
近年来,威海市把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政法工作的根本标准,紧紧围绕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有效推动了各项政法工作的创新发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2015年10月,威海市公安局出台便民利民“双十条”措施,集中推出提高户口办理时效,推行驾驶人考试自主预约,异地考试制度,打造全天候、自助式、一网式的民生智慧警务平台等20项便民利民措施,每一条都实实在在,赢得群众点赞。
“惠农资金有没有发下去?补贴老百姓拿到了吗?这些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等汇报,要扑下身子去基层看。”威海市环翠区检察院派驻临港区检察室主任殷进军介绍,环翠区检察院2012年建立派驻检察室,从基层群众来信来访中收集职务犯罪线索,今年已收集举报线索15件,协助初查11件,成功立案7件9人。
人民福祉是政法机关决策的指挥棒。威海政法部门围绕“产业强市、工业带动”“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等区域发展战略,在服务经济建设的同时,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下沉警力、贴近基层,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司法改革带来的红利。
为有效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威海市司法行政部门依托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两个联系”“包百村(居)连万户”“两个全覆盖”大走访、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等活动,号召广大法律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普法,坐到炕头巷尾调解,征集各类意见建议4700件,解决民生问题3200件。
“全市政法机关坚持以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以民生需求为最基本的导向,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做到了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改革发展护航。”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惠说,下一步,威海市将不断加强政法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纪律作风建设,着力提升实战业务素质,最大限度激发政法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奋力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余东明 刘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