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责任编辑:马静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次数:
□ 法治时评
□ 林楠特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跑步成为当前不少人健身的首选,马拉松赛事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持续走高。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从中嗅到了“商机”,借“跑马”之名实施各类诈骗。据媒体报道,一段时间以来,各地陆续出现多起利用马拉松赛事名额进行诈骗的案件,值得引起各方警惕。
从媒体披露的信息看,这类诈骗手段五花八门。有的伪装成赛事工作人员,在社交软件上以“内部名额”“赞助商名额”为幌子,诱骗跑友交纳“保证金”“服务费”;有的仿冒官方报名网站,通过短信、社交媒体发送链接,诱导跑友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进而盗刷账户资金;有的借助“圈子”拉近社交距离,利用他人对圈内成员的信任骗取钱款;还有的以“中奖”“领取赛事纪念品”为名,诱导点击恶意链接窃取个人信息。
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屡屡得手,一方面,部分跑友防范意识薄弱,易被花言巧语迷惑,或轻信“圈内人”,对陌生信息未核实就轻易转账;另一方面,此类案件多在线上作案,易于突破地域限制,且诈骗金额较少而受害者分散,给打击工作增添了难度。此外,赛事开启时各类名额信息铺天盖地、真假难辨,一些赛事信息不透明、风险提示不足,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马拉松赛事是传递健康与活力的平台,绝不允许不法分子将其当成敛财工具。面对此类层出不穷的诈骗行为,有关部门应加强跨区域协作,对涉嫌诈骗的线索快速核查、精准打击,形成有力震慑,同时通过公开典型案例,向公众揭示诈骗手法,提高群众的防骗意识。赛事主办方要持续强化风险提示,严把资格审核关,保障赛事参与公开、透明;网站平台要加强账号信息审核,严防假冒仿冒行为;广大马拉松爱好者更要绷紧防范之弦,保护好个人信息,对非官方渠道的“内部名额”等索要钱财的情况保持高度警惕。唯有各方同心协力,合力筑牢反诈法治防线,才能让马拉松赛事远离诈骗,真正成为全民畅享运动乐趣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