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居民汪某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年初,他经营的门市部被盗的香烟和2800元现金终于得以追回,案件圆满办结。
马某的车辆被饮酒的宋某撞损,经调解,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宋某主动履行赔偿,双方和解,执法机关依法对宋某作出相应处罚……
这样的场景,自今年6月6日陇南市首个集约化轻罪治理中心在成县揭牌以来,已渐成常态。
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成县综治中心今年通过新增办公区域、规范功能布局,将原有空间科学划分为6个功能区域,整体打造了“一站式”轻罪治理中心、指挥调度中心、速裁法庭、退休法官工作室、巾帼调解室、劳动争议调解室、张虎成个人调解室、社会心理疏导室等10个特色功能室,打造了集矛盾化解、信访接待、法律咨询、赋强公证、司法确认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平台。
“轻罪治理中心是成县综治中心实现‘多中心合一’功能升级的重要体现。该中心创新整合侦查、起诉、调解、审判及矫治帮扶等职能,构建‘受理—分流—监督—化解’全流程闭环机制,就是为了真正实现‘一窗受理、多元联动、闭环处置’。”成县综合治理中心主任王姚辉介绍说。
当轻罪治理的集约化优势与综治中心的多元治理效能相遇,一个个矛盾在源头化解,一次次纠纷在协商中平息,既为城市发展扫清了“微障碍”,也让群众在每一次纠纷解决中,触摸到了城市治理的温度与速度。
截至7月中旬,该中心已成功办结轻刑案件27件28人。
治理创新不仅体现在个案办理的高效与人性化,更植根于系统化的机制设计与整体治理格局的重塑。与轻罪治理中心比邻而建的青少年“护苗”基地,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注脚。
依托成县检察院“向日葵”未检工作室,该基地集成法治教育、心理疏导、行为矫治与司法救助等多元功能,构建起“预防-矫治-回归”的全链条守护体系。在这里,专业检察官与心理咨询师协同介入,通过情景模拟法庭、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迷途少年明辨是非、修复心智。
从个案办理的“治已病”到机制创新的“治未病”,基地正成为越来越多少年重启人生的“心灵港湾”,映照出基层治理从单一惩戒向系统关爱的范式跃迁,为未成年人保护写下温暖而有力的注脚。
王姚辉还介绍说:“为进一步整合资源,综治中心推动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信访等7个部门派员常驻,引入专职调解员、律师、心理咨询师轮驻和随驻,建成覆盖全县的调解专家库和分级网格体系。”
数据显示,今年已累计化解矛盾纠纷6334件。同时,依托“平安甘肃”信息平台和“陇情E通”APP,全面推行“一案一码”与“日分析、日研判、日报告”机制,实现从经验治理向数据治理的转型突破。截至目前,各信息平台共汇集各类矛盾纠纷数据7362条,办结7164条,办结率高达97.31%,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显著提升。
从轻罪案件的快速调解到青少年的精准帮教,从多元共治的机制创新到智慧治理的全面赋能,成县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基层治理的“加速度”与“柔力度”,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样本。(文图/记者 海秀芳 张美乐 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