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陇南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陇南——我市纵深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基石

来源:陇南发布 责任编辑:马静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陇南

——我市纵深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筑牢

高质量发展安全基石

业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

“平安”与“法治”,不仅是幸福美好新陇南最深厚的根基、最绵长的气韵、最动人的底色,更是驱动经济社会行稳致远的核心引擎与根本保障。

平安是发展的基石,安全是繁荣的沃土。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刻领悟、坚决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部署及《决定》要求,聚焦“主动创安、主动创稳”核心目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扛牢使命,以“事事落实到位”的行动力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迈进,为陇南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安全屏障。

新起点呼唤新作为。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陇南市委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陇南的实施意见》,为纵深推进平安陇南建设擘画了新蓝图,发出了动员令。

当下,全市上下正同心同德、锐意进取,以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护航更高质量的发展征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陇南实践的崭新篇章。

图片


守牢安全底线,铸就“平安盾牌”

平安,是民生所盼、发展之基。

清晨的白龙江畔,晨练的市民在步道上悠闲漫步;夜晚的商业街区,霓虹灯下人流如织,秩序井然;农忙的田间地头,汗水浸透衣衫却难掩丰收的笑意……

“晚上在公园锻炼,总能看到闪烁的红蓝警灯,我们感到非常有安全感。”

聚焦夏季治安形势,全市扎实开展“五进五查”行动,以“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为目标,全力维护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在陇南,“田园警务”“背包警务”“融合警务”等特色品牌,通过前移阵地、垄上办公、上门服务,将平安底线筑牢在群众身边,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平安不出事”成为民生实景。

于细微处彰显治理智慧,于实践中凝聚平安力量。这既是社会治理的鲜活注脚,更是全市守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陇南的生动写照。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

今年上半年,全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道路交通事故率、信访总量分别下降了35.6%、11.3%、16.9%、9.91%,安全稳定形势呈现稳定向好的良好态势。

“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主动创安主动创稳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把平安陇南建设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陇南始终以政治责任的“硬担当”,保障发展环境的“软实力”——

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全力做好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坚持对违法犯罪重拳出击、快速惩处,坚决遏制刑事、治安和命案发案。

增强敏锐性和警惕性,把风险隐患发现于萌芽之初,化解在细小之时,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

一批批社会治安顽疾得到有效根治,一条条街巷安全温馨,一起起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不断织密的安全网、持续拧紧的安全阀,不仅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也更显陇南发展成色。

图片


激活基层治理,奏响“和谐乐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基层稳则全局稳。

为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陇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

同时,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在2024年全市9县区全部建成综治中心的基础上,今年又结合9县区综治中心建设实际,坚持“一地一策”推进,进行扩建、改造和提升,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硬件支撑,实现矛盾纠纷在综治中心“一站式”办理。

经济发展的“末梢神经”是基层,主动创安主动创稳的重心所在也是基层,陇南通过多元共治的“巧办法”,激发基层治理的“新动能”——

“才七天!那些坏掉的路灯就全亮了,晚上串门再也不怕摔跤了。” 在康县豆坝镇栗子坪村,村民老武提起“庭院会”就直竖大拇指。“民事直说”带来的改变,群众的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

武都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将积分超市建设与公共服务、乡村治理有机结合,实现了“小积分”撬动“大能量”的治理效果。“参加村务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主人翁的荣誉感。”武都区三河镇竹林村村民赵三女深有感触。

“王大叔家的邻里纠纷、邹大姐反映的农作物损害,都记在这本‘民情台账’上,我们一定跟进解决。”近日,两当县泰山乡综治专干兼网格员王丹带着笔记本穿梭在村组间。通过拉家常、开院坝会等方式收集民情信息,化解矛盾。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陇南持续优化“民事直说委员会+综治中心+网格员+调解员+N”排查化解机制,始终坚持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全市共划分网格3896个,共有网格员3896人,夯实了平安建设的底座。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7141件,同比上升280%,化解成功数36162件,成功率97.3%。

亮眼的成绩,来源于一个个跃动在基层的治理缩影,这是陇南基层治理创新成果最生动的体现。

图片

夯实法治根基,绘就“幸福底色”

法者,治之端也。

以一城之稳塑造全局之安,才能不断推动平安陇南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45个,签约资金246.81亿元,实现省外到位资金238.92亿元,引进500强和上市公司10家,固投连续18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实践证明,越是稳增长,越要抓安全。只有持续加强法治建设,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才能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从常从长建设法治陇南。积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常态化推进、长效化提升,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陇南。”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坚定方向。

以法治建设的“长效机制”培育经济发展的“沃土良田”,陇南坚持让法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推进地方立法。近年来制定的《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条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促进了相关领域工作法治化。

推进严格执法。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纠正;积极推进柔性执法,着力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问题,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推进公正司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规范司法权利运行,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要增强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坚决杜绝重判决轻执行、“案结事不了”等问题。

推进全民守法。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认真做好“八五”普法收官工作;涵养法治思维,推动依法行政,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法治为民,重在守民心。

一项项扎实举措落地生根,一系列攻坚行动纵深推进,一批批亮眼成果接连涌现。如今的陇南,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既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更化作人民群众指尖可触的幸福温度。

守一方安宁、促一方发展,重任千钧自当奋楫。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陇南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让平安扎根、发展提质,用“平安底色”提升“幸福成色”,书写安全与发展同频共振的新篇章。(文/记者 贾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