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陇南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新 媒 体

“数”说陇南社保“十三五”

来源:陇南日报 责任编辑:马静 发布时间:2021-06-21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2020年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十三五”时期成就时指出,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取得了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成就。

  陇南市社会保险工作在“十三五”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两年以来,全民参保计划深度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顺利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工伤、失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社会保险风险防控措施日趋完善,机关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100%,发放率达到100%。

  抓“六稳”工作促“六保”任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不利影响。保企业就是保就业,保就业就是保民生。2020年2月20日,人社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印发《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陇南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新冠疫情出台的阶段性减免社保费、失业保险稳定就业岗位、扩大保障范围、畅通申领渠道等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政策快速落地见效,全力支持企业脱困发展,第一时间将这一惠企纾困政策落到实处。

  陇运集团是一家老牌国有运输企业,现有职工641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收入锐减。陇运集团在企业运行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协助人社部门向全国各地运送农民工,这都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

  2020年,共为陇运集团减免养老保险费3134797.97元、失业保险费131491.72元、工伤保险费96471.84元,三项社保费共计减免3362761.53元,为其纾困、复工复产解了燃眉之急。

  同时,失业保险对于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发挥了巨大作用。2019年,《关于开展陇南市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失业补贴政策,为陇运集团补贴了4561980元。2020年,在疫情期间,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返还标准由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提升至100%,陇运集团享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241199.65元,失业保险保生活、稳就业、防失业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尚好佳超市是武都区最大的连锁超市,整个城区有20家门店,其中有6个大型超市,这些超市的日常物资供给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2020年在新冠疫情期间,尚好佳超市奉行“保畅保供不涨价”原则,让市民能够吃上平价菜,喝上新鲜奶,维护了整个市场的稳定。

  尚好佳超市也是“减免缓”政策的受益企业。2020年,共为尚好佳超市减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保险金20多万元。同时,在复工复产政策的支持下,今年尚好佳超市又新开了3家超市,部分尚好佳超市已经开到了各个小区,为群众日常生活提供了便捷。

  从“迎进来”到“走出去”,今年春节前夕陇南市社保局组织干部职工到参保企业进行了调研“大走访”活动,深入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厂矿社区,调研企业现阶段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产业转型发展、职工待遇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并主动征询他们对社保部门各项业务开展、经办流程管理、服务能力及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希望通过大家集思广益,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健全各类经办程序、持续增强主动服务的能力。

  截至2020年12月底,陇南市全年为参保企业减免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费1.895亿元。其中减免基本养老保险费1.749亿元,失业保险费0.091亿元,工伤保险费0.055亿元。发放失业金2511人次420.61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572人次10.11万元;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71人27.3万元;为431人发放阶段性失业补助金144.5万元;为746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507.95万元惠及参保职工31950人。

  从“广覆盖”到“全覆盖”,朝“人人享有”不断迈进

  城里的企业退休职工可以领到退休金,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也能领到养老金。宕昌县下坝社区的居民李英,今年64岁了,当了一辈子的“贤内助”,没有外出工作过,4年前也开始领到了城镇居民养老金,这让她非常高兴,因为这不仅是一份养老钱,更是一份牵挂,蕴含着党中央对广大普通老百姓的牵挂与重视。

  2014年1月,武都区蒲池乡咀台村司安仁夫妇,领到了第一笔养老金,现在每个月100多元的养老金,让他们笑得合不拢嘴,觉得自己像城里人一样也能领“退休金”了。

  “十三五”期间,人社部门组织开展了社会保障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基本摸清了参保底数,建立了全民参保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

  2017年,按照党的十九大“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的部署,人社部门进一步巩固了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成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重点群体的参保进行了精准定位,通过宣传,强化了各类群体的参保意识,使参保受益群体不断扩大。

  陇南市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结合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市范围内扎实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参保登记覆盖人数达到264.31万人。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的底线工程,连着党中央,连着困难群众,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征程中,责任重大。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人社部相继出台了为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限时将达龄贫困人员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按月发放、推进贫困人员全覆盖等一系列社保扶贫政策措施,强化政策保障。

  全市社保部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和决策部署,将社保扶贫作为主责首业,充分运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大数据比对,为“精准找人”提供数据支持,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部门合力攻坚的社保扶贫工作新格局。经过多年的努力,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共为65万五类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6129.98万元,15.72万贫困老人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贫困人员参保率达到100%,实现了应保尽保。

  这一组“真金白银”的数字背后,承载着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贫困群众的深情厚爱,熔铸着全市社保系统广大干部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凭借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社保事业的执着追求,踏遍千山万水、深入千家万户、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办法措施、历经千辛万苦,和广大帮扶责任人一起用双脚丈量了陇南的山山水水,将广大贫困群众纳入社会民生保障网,展现了全市社保人的使命与担当。

  2015年国家层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始实施,目的是通过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化解日益突显的“待遇差”“双轨制”等问题。

  2018年8月,陇南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由原来人社部门审批退休工资,由财政发放,转为按现行组织人事管理权限审批退休,社保部门核定退休待遇并发放工资。近两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和经办风险防控制度建设,扎实有效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前,全市2.62万名无特殊情况的退休人员待遇实发率100%,结束了多年来退休人员预发待遇的历史,让广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感受到了制度改革的公平性和权利义务的对等性。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自2016年起已连续5年进行了上调,2020年人均增资191元,增长率3.8%。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逐步建立了兼顾各类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切实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十三五”时期,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全面落实,工作中一直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呈现出制度体系建设、经办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

  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83.66万人、11.2万人、5.36万人,均提前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今年51岁的舒小玲在去年年底退休了,每月退休工资领到了2700多元。这可把舒小玲乐坏了,她没想到自己下岗10多年后,还能领到这个数额的养老金。舒小玲2004年就从原武都县生产资料公司下岗,后来应聘到超市工作,超市为其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去年舒小玲光荣退休,她的退休金与同时期退休的职工都是一样的,现在舒小玲不仅拿着退休金而且还在继续工作,拿着两份工资。

  “十三五”期间,随着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社会保险保障作用不断增强,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年上调。“十三五”期间,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由2016年的2109.51元提高到2020年的2774.36元,涨幅达31.52%,自2005年基本养老保险金正常调整机制建立以来完成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16连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逐年上升,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2016年每人每月85元提高至2020年每人每月108元,月人均待遇水平也从88元上升到119元,涨幅约35.23%。

  全市工伤保险各类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工伤保险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从2016年的62.39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84.72万元,涨幅约36%;月人均伤残津贴从2016年的1997元提高到2020年的3556元,涨幅达78.07%。

  基金运行平稳有序,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社保基金筹资渠道进一步拓展。人社部出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基金投资运营规模不断扩大,收益稳步提升,进一步规范基金管理运营,社保基金应对未来老龄化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基金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人社部颁布实施社会保险欺诈案件管理办法、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推进基金监管制度建设,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健全。全面提升监管手段,推动社保稽核风控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大基金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在实施社保“减免缓”政策的大背景下,2020年全年,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91亿元,总支出8.87亿元,累计结余4.65亿元,社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抵御风险能力持续增强。

  “十三五”以来,陇南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守底线、保民生、促稳定,全面落实阶段性减税降费、援企稳岗、失业保险扩围等惠企政策,切实做好“六稳”工作,确保“六保”任务完成,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新提升。

  截至2020年12月,各项险种基金总收入292480万元,各险种总支出286380万元,共减免社保费19011.36万元。

  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45485万元(阶段性减免社保费17549.83万元),基金支出83454万元,同比增长2.3%,累计结余16101万元。

  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1945万元(阶段性减免社保费910.01万元),基金支出3061万元,同比增长148%,累计结余23552万元。

  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1613万元(阶段性减免社保费551.52万元),基金支出2213万元,同比增长59.2%,累计结余6862万元。

  截至2020年12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163248万元,同比增长89%;基金支出146440万元,同比增长93%;累计结余60954万元。

  职业年金征缴收入41285万元,同比增长214%;基金支出475万元,同比增长100%;累计结余60654万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收入35904万元,同比增长41.8%;基金支出50737万元,与上年持平;累计结余113930万元。

  经办服务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进入快车道

  “现在办理职工的各类社保业务,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了网上办理,不用再见面办理,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更提高了效率。”中石油甘肃陇南销售分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张铁军对记者说。

  陇南市全面落实上级“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开展了“正行风、树新风,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行风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力推行社保经办“不见面”服务和“办事不求人”“不来即享”政策,积极推动社保经办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0年,社保业务“上线”提速,按照《甘肃省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系统工作制度》和《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秒批”“不见面”审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陇南全市社保工作迅速推进“不见面”办理模式和“不来即享”政策的落实,并通过与市大数据管理局沟通衔接,在“陇南发布”“陇南办事”开通“社保办事”栏目,真正实现了“办事不求人”“不来即享”的社保服务新模式。在宣传解读政策、沟通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狠抓经办风险防控,确保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社会保险基金是群众的“口粮”,一分钱都不能少。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否,关系到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生活,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陇南市社会保险工作一直将维护社保基金安全运行作为社保业务经办的重中之重,将完善严密规范的社会保险风险防控制度、社保基金管理、发放制度作为社保工作的发力方向。定期召开风险防控工作会议,经常性研判分析风险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后续工作方向,同时将风险防控融入到平日的学习和工作中,通过专题会议、集中学习等方式,时时讲、时时学,不断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加强风险廉政教育,严肃工作作风,提高规矩纪律意识,持续强化对社保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与社保业务办理有机融合,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法纪意识、责任意识,有效防范化解社保业务经办、基金管理风险,更好地维护基金安全。

  按照不相容岗位不得兼任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工作岗位,规范有序推进经办流程再造,多次组织业务经办人员,认真梳理、查找业务经办风险点,划分了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对照风险等级制定了相应的管控制度,涵盖社会保险基数核定、稽核内控、基金结算、领取待遇资格认证、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伤失业保险、综合业务授权管理等方面,出台了包含8大类48项制度的《陇南市社会保险经办风险防控制度汇编》,在制度上规范完善了风险防控体系。

  按照《社会保险法》及社保行业部门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完善各类经办业务流程,加强对退休审批、一次性补缴、增发养老保险金等高风险业务的审核,优化经办流程、细化量化标准、消除模糊条款;高质量完成并严格落实“三个全面取消”工作,实现缴费由系统记录、待遇由系统生成、数据由网络推送、待遇由银行发放,经办风险防控制约机制日趋完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风险得到切实有效管控。(海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