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陇南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全网视野

2015·陇南武都花椒电商营销暨产销对接洽谈会见闻

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5-08-03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椒香四溢聚商贾 精准扶贫奔小康
 
2015·陇南武都花椒电商营销暨产销对接洽谈会见闻
 
七月流火,椒香四溢。在陇南武都,无论你来到乡村,还是在集市、到处都能看到椒农脸上洋溢出的笑容。在精准扶贫的路上,武都人民用自己的特色产业助农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小康之路。
 
以花椒为媒,诚邀八方客商;借电商平台,促进产业增收。7月22日,2015·武都花椒电商营销暨产销对接洽谈会隆重开幕。
 
若问花椒哪里最地道,万民皆曰甘肃武都也。武都的花椒产品因粒大、色红、油重、麻味醇、香味浓走俏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贾前来考察采购。因为“互联网+”在武都的落地开花,武都花椒也插上了隐形的翅膀,越洋过海,俏销世界。
 
当记者们从兰州风尘仆仆抵达武都后,中共武都区委副书记张书怀在节会通报会上便向记者们推介起了武都花椒。他说,在全国花椒第一县的甘肃武都,已全面实现了在全国花椒主产县区中基地面积第一、产量第一、质量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占比第一。通过发展花椒产业,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商贾云集武都花椒越洋过海
 
“今年上等花椒卖55元1斤,价钱高,但是花椒的质量好,我刚刚买了2斤,准备回家自己吃。过几天,还要买2斤上等椒给外地的朋友寄去。”采访中,一位杨姓市民拿着手里刚刚买的花椒对记者说。
 
在陇南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花椒产品展览现场,前来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花椒交易火爆,记者随时都能感受到椒乡巨变。采访中,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品椒、砍价,没几分钟,就完成了一单实体交易。椒农数着自己的收成,开心地笑了。
 
一路走去,记者看到陇南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展厅吸引了文县、宕昌、成县、西和等地的产品。武都的乡镇展厅前摆放不同等次的花椒等地方特色产品,工作人员向广大客商介绍本地花椒种植历史、面积、质量等情况。同时,现场还专门设立了油橄榄产品、特色农产品展厅,充分展示了武都花椒发展历史及系列特色农产品。沁人心脾的花椒、各色时令水果蔬菜等,引来市民驻足品评,流连忘返。
 
采访中,农村淘宝北大区运营总监、农村电商专家贠继忠说:“武都花椒驶上电子商务的快车道,这意味着对农村群众解决农林产品生产、运销衔接上存在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有促进作用,极大的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全区农产品更快更好地对接到全国市场。”
 
22日,在2015·武都花椒电商营销暨产销对接洽谈会上,陇南市委常委、武都区委书记田广慈表示:目前,全区已建立五级网络营销体系,有效运行网店1152家,电子商务销售总额达2.2亿元,其中花椒占66%。建成了西部地区首家“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和20家村级服务站。
 
在武都花椒产品展台前,武都区电子商务发展中心主任焦武民一边向客商介绍武都花椒产业发展情况,一边告诉记者,很多花椒种植户尝到了电子商务带来的便捷和效益。如今武都花椒种植户基本上都是花椒专业合作社的成员。由合作社搞服务、打品牌、闯市场,种植户只要管好花椒苗,种好花椒树,不愁赚不到钱。就这样,产销对接正在发生着质的蝶变。
 
“花椒真是好东西啊,听说武都的花椒都卖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了,是武都人真正的‘富民产业’。”来自四川的一位客商不断地赞叹。
 
精准扶贫武都花椒“钱景”广阔
 
节会当日,记者前往武都区马街下南山万亩花椒基地进行观摩。
 
汽车盘山而上,经过半小时的颠簸后,到达了目的地,下车后,放眼望去,满山林立的花椒树上挂满了一串串鲜红欲滴的花椒,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花椒的香味。
 
到兴奋处,有人在花椒树前留影,有人跑进花椒地给花椒果拍特写,也有人不时地捧起花椒枝叶细细领略花椒的香气。
 
武都区姜家山村村民刘冬英家里的2亩花椒,陆续采摘已有1个多月,“今年花椒收获了近400斤,1斤毛椒能卖50多元,价钱比去年高10元多,今年光花椒收入2万多元。”刘冬英还说,“到7月底花椒采摘期过后,他们将去外地打工,这样收入比以前好很多。”
 
然而,另一位花椒种植户则表示,他家种了5亩花椒,儿子大学毕业后也搞起了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还买上了小轿车。一旁围观记者采访的椒农杨大爷说:“开上小车去务农,新鲜着呢!”
 
来自西南大学食品学院的刘雄教授告诉记者,他就是冲着武都的花椒而来,因为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四川人从武都运回大量的花椒,这说明武都的花椒有一定的优势,作为专门研究花椒的专家,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武都和四川的花椒进行对比研究。
 
同样,来武都参加本次节会的陕西客商马付香说:“因为我们是做深加工的,看重的就是花椒的含油量,而通过我的观察,我觉得武都的花椒含油量高,从总体上来说,我觉得武都的花椒还是比其他地方的要好一点。”
 
在观摩现场,同行的新闻记者们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换衣体验起花椒采摘的喜悦和辛苦来。参观完后,车辆开始缓慢地向山下走去,车窗外成片的花椒林和椒农忙碌的身影,随着车子的驶离逐渐落在身后,可大家不时地回望,显得意犹未尽……
 
记者了解道,花椒产业是武都区基地规模最大、综合产值最高、辐射范围最广的特色富民产业,有34个乡镇650个村适宜栽植,其中贫困村230个,占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村总数287个的80%,覆盖11.27万贫困人口,占全区贫困人口总数11.81万人的95%。电商的快速度发展,彻底解决了当地群众买卖难的问题,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
 
近年来,武都区委、政府牢牢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和品牌效应,依托便捷的物流条件,以陇南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为龙头,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建设全国最大的花椒原产地交易市场和西部地区重要的油橄榄、核桃、中药材集散地,充分发挥产地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等功能,凸显“洼地效应”,增强在全国农特产品市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加快花椒产业发展,对于帮助农民增收、推进扶贫攻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如期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武都区委宣传部干部赵晨向记者坦言道。
 
揽金2.56亿武都花椒一枝独秀
 
武都古称阶州,地处甘肃南部。甘肃武都区自古就是优质花椒的故乡,素有“千年椒乡”之美誉。由于花椒品质优异,民间冠以“大红袍”之称。自唐时起,武都花椒即为历朝贡品,畅销四方,历久不衰。自唐宋以来,武都花椒就是椒中上品,在我国花椒贸易史上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扮演着重要角色。
 
记者从武都区相关部门了解到,截止2014年,全区累计发展花椒面积达100万亩,涉及34个乡镇650个村、组,基本实现了花椒全覆盖,保存椒树6500万株,产量2000万公斤,产值达16亿多元。2015年,武都区降雨均匀,全区花椒长势旺盛,果实累累,预计2015年产量将达到4000万斤,市场指导价格为每斤45~50元,产值达18亿元。
 
记者了解到,2015·武都花椒电商营销暨产销对接洽谈会的主题为: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花椒产业,旨在全面贯彻落实陇南市委“433”发展战略,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拓宽花椒销售渠道,实现产销紧密对接,提升“武都花椒”品牌的知名度,全力打造中国花椒之都。
 
22日,武都区农业特色产业暨电子商务讲座,金融产品推介及支持花椒营销、电子商务金融授信依次有序进行。合作银行、甘肃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五家银企向武都相关企业和产业协会金融授信26.05亿元。
 
当日,武都花椒产品、特色产品及电子商务展销活动开幕。期间,武都区举办了项目洽谈签约,并召开了节会成果新闻发布会。据悉,2015年节会期间,集中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个,签约资金8000万元;签约花椒购销合同11个,签约量2560吨,签约资金2.56亿元;实现网上销售370单,销售资金62万元。
 
中共陇南市委常委、武都区委书记田广慈向记者表示:武都的花椒产品先后荣获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首届甘肃土特产展示会金奖,中国杨陵农高会“后稷奖”,全国地理证明商标、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因此,武都被命名为“中国经济林花椒之乡”, “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通过了“无公害产地”和“绿色食品”认证,今年武都花椒成为“甘肃省著名商标”。
 
在全国花椒主产区中,武都花椒一枝独秀,成为全国知名地域品牌,成为武都特色产业的一张精致名片。我们坚信,武都花椒的俏销必将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花椒产业和电商扶贫的有效结合,让武都群众的小康之梦不再遥远!(武文宣)